腎臟病患者 聰明減輕腎臟負擔 |
---|
文:營養師 朱倖僅 2011-04。 |
陳先生今年50歲,在一次的健康檢查中被醫師告知腎功能衰退,聽了街坊說的「腎病患者不能吃肉」以後,自行調整飲食,從此拒絕食用任何肉類。下次回診時竟意外發現腎功能不但沒改善,反而還出現血清白蛋白偏低,也就是臨床上稱為營養不良的情況。 慢性腎病飲食原則 足夠的熱量攝取 如果熱量攝取不足,會使身體組織蛋白分解,進而消瘦,此時組織蛋白分解產生的含氮廢物也會加重腎臟負擔。因此,攝取足夠熱量以維持正常體重,並使蛋白質在體內能夠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。 限制蛋白質攝取 慢性腎病患者應該攝取「適量」的「高品質」蛋白質以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。在此也提醒一般民眾「喝湯不等於吃肉」,肉湯蛋白質含量很少,再者家禽類經燉煮後鉀離子會溶在水中,因此肉湯就變成了高鉀食物,建議患者吃肉比喝湯更能補充所需的營養。 適量限鉀 並非所有的腎病患者都須限鉀,若每日尿量少於1000㏄或血鉀值偏高就需限制鉀攝取。鉀離子普便存在各類蔬果中,蔬菜可透過川燙使鉀溶在菜湯中,將菜湯丟棄不食用;平時烹調勿選用低鈉鹽、美味鹽或薄鹽醬油等鉀含量高的調味品;攝取足夠纖維也可避免因便祕造成鉀離子累積。水果則盡量避免鉀含量極高的水果,例如美濃瓜、聖女番茄、奇異果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