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藥劑科 吳錦生博士
行政院衛生署於98年3月公布民國95年癌症登記報告,國人罹癌人數逐年增加,平均每7分10秒就有1個人罹患癌症,比94年增加3.1%。10大癌症排名與94年相去不遠,95年國人癌症發生率的前10名,分別是女性乳癌、肝癌、結腸直腸癌、肺癌、攝護腺癌、口腔癌、胃癌、子宮頸侵襲癌、皮膚癌與子宮體癌。但引人矚目的是,結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肝癌,成為「發生人數」最多的癌症。而研究顯示,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和缺乏運動是結腸直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因。
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年報顯示,國內於95年共有7萬3293人罹患癌症,較94年增加4386人;亦即每7分10秒就發現有人罹患癌症,比前一年的7分38秒還少了28秒,平均發生癌症的年紀是63歲。其中,又以結腸直腸癌與口腔癌的增加人數及速度最為迅速,比前一年各自增加600多人;而結腸直腸癌甚至一舉超過肝癌,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。95年罹患結腸直腸癌罹患人數為1萬248人,而新增肝癌人數則為1萬92人。這是國內首次出現單一癌症一年新增人數超過萬人大關,由肝癌、結腸直腸癌共同締造了這項紀錄。
如果從性別來分析,95年國內10大癌症發生人數中,肝癌仍然位居台灣男性罹癌的第一名,從75年至95年,連續21年高居男性罹癌之首。女性仍以乳癌發生人數最多,連續13年排名第一。95年有7萬多人罹患癌症,比前一年增加4千多人。如以罹癌人數計算,前五名癌症是結腸直腸癌、肝癌、肺癌、乳癌和口腔癌,佔了所有癌症人數的56%。
統計發現,男性罹患比率增加3.9%,其中以口腔癌增加幅度最高,與前一年相較,高達了24%,在25 到44歲的年齡層,每100個罹癌男性,有27個罹患口腔癌,超過肝癌、大腸癌、鼻咽癌及肺癌,罹癌年齡中位數52歲;其次為食道癌的21%;女性總體癌症增加4.7%,乳癌增加最多,增幅為22%。同年齡層的罹癌女性,每100人有38人罹患乳癌,遠遠超過甲狀腺癌、子宮頸癌、大腸癌、卵巢癌,罹癌年齡中位數49.2歲。統計結果也顯示,青壯年男性是最容易罹患口腔癌,女性則是乳癌。
最新公布的癌症統計發現,「男性罹癌人數多、女性罹癌時間早」是國人癌症發生的特殊型態,男性罹患癌症比例為女性的1.4倍。男性發病年紀平均是65歲、女性是59歲。口腔癌和乳癌則分別是25至44歲男女癌症的第一位。
衛生署指出,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罹患口腔癌,這顯示檳榔消耗量與口腔癌人數成正比。口腔癌的發生與嚼食檳榔與吸菸等危險因子有關,國人檳榔消耗量自77年持續快速上升至90年才趨緩,在檳榔成為重要經濟作物的這段期間,男性口腔癌和食道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節節攀升,而且預期未來至少10年還會成長。其實,戒檳榔和定期篩檢可以大幅降低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,18歲以上國人吸菸與紅唇族可以每年接受口腔黏膜檢查,但比率僅18%,有待提升。而在女性青壯年最容易罹患乳癌方面,由於飲食西化,偏向高脂、高熱量等因素,女性的初經年齡提早,過重或肥胖比率上升,生育率下降,以及部分乳癌有家族遺傳因素,使得女性乳癌的發生率攀升。目前衛生署提供50到69歲婦女每2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,但這個年齡層婦女很可惜只有12% 接受篩檢。
多吃蔬菜、水果,戒除吸菸、喝酒及嚼食檳榔的不良習慣,養成平時運動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養生的基本原則,但定期健康檢查也不可少。本院目前提供子宮頸抹片、乳房X光攝影檢查及其他各種癌症篩檢服務,並備有預防性子宮頸癌疫苗和B型肝炎疫苗,非常歡迎鄉親父老踴躍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以利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
(本文主要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年報)
|